安康端午 奋进中国

来源:央视网  |  2020年06月26日 00:57
央视网 | 2020年06月26日 00:57
原标题:
正在加载

  央视网消息:安康端午,奋进中国。从层峦叠嶂到广袤草原,祖国是辽阔的,也是壮阔的;从青山绿水到海鸥翔集,祖国是生动的,更是充满生机的;从峡谷幽深到森林飞瀑,祖国是厚重的,也是奔放的……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欣赏盛夏时节的祖国风光,共同感受活力中国、美丽中国。

 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,看看全国各地不同的端午习俗,比如一些传统保留项目——划龙舟、吃粽子、佩香囊,都表达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湖北秭归:屈原故乡的端午 一年过三次

  在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——湖北宜昌秭归县,端午节一年要过三次。从农历五月初五开始,一直到五月二十五,时间跨度将近一个月。其中,五月初五被称为“头端阳”,这一天,出嫁的女子会回到娘家,大家开始为端午做各种准备工作。五月十五是“大端阳”,是整个秭归端午节中最重要的一天,大家会举行划龙船等活动。五月二十五,则被称为“末端阳”,大家会来到收割稻谷的稻场上,载歌载舞地举行各种文艺活动。而这些在当地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习俗,都与屈原有关。

  佩戴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,在浙江杭州,25日一大早,很多市民都选择去老字号药店里买香囊、点雄黄。

  山东沂南:植物敲染艺术+香囊 感受沂蒙文化魅力

  在山东临沂沂南县,当地推出了“敲染香囊”,制作工艺简单,游客纷纷动手体验。把盐水浸泡的植物叶片贴在空香囊上,用小锤反复敲击,将叶片“复印”在香囊上,然后装上艾草等干燥植物后缝起来,一个极具个性的艺术香囊便成了。

  贵州习水:非遗文化“独竹漂”端午上演

  在贵州习水,非遗文化“独竹漂”表演,格外引人注目。表演者杨柳以两根竹竿为媒,在水面上演独竹竿渡河,以及水上芭蕾等高难度动作。“独竹漂”又称独竹舟,是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水上出行方式,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1935年,红军四渡赤水时,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。2009年,“独竹漂”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表演者杨柳是贵州遵义“独竹漂”第7代传承人,从7岁开始,就跟着父亲与奶奶学习“独竹漂”技艺。

  云南昆明:乳腺癌术后患者组龙舟队迎端午

  争渡,争渡,端午龙舟竞速。在云南昆明,有一支特别的龙舟队,她们的训练视频这两天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。

  没错,这是一支乳腺癌术后患者组成的龙舟队,平均年龄56岁。伴随鼓点,同舟共济,她们通过龙舟这项传统运动来对抗术后并发症。面对记者的镜头,正在休息的队员们怕拍出来脸色不好,纷纷补起了口红。

  四个半小时的训练,队员们说虽然累但是很快乐。她们有信心把这支龙舟队办得红红火火,用她们的坚强和自信来鼓舞更多的乳腺癌患者。

  海南三沙:包粽子 话家常 感受节日气氛

  25日上午,在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永兴岛,永兴食堂餐桌上摆满了提前泡好的糯米、粽叶、肉蛋等包粽子的材料,坚守在岛礁一线的驻岛军民围在桌边,包粽子,话家常。

  七旬工匠区焯贤:一世龙舟情 

  广东江门市礼乐镇水网密集,传统龙舟竞渡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。在那里有一位七旬老人,一生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造龙舟,至今已坚守58年。

  在礼乐二圣宫联捷坊龙舟基地里,区焯贤一刻不闲,边和记者说话,边打磨龙舟。区伯造了一辈子龙舟,对每一条龙舟都有深厚的感情,他特地带着记者来到龙舟基地,看望和自己相伴了40多年的老伙计——“桃果红”龙舟。在竞争激烈的龙舟竞渡里,有一条出色的龙舟是各村获得荣誉的基础保证。鼎盛时期,礼乐曾有9条大龙舟,至今还存有8条,其中“桃果红”,自1978年参赛以来夺过多场大赛冠军,就出自区焯贤之手。

  区伯对自己作品的自信,源于他对龙舟的痴迷和坚守。小时候,家里祖父辈都是种地的,没有人可以教他做龙舟,他就自己找几块木板随便拼着玩。

  龙舟的制作工艺复杂,部件讲究,区伯却说,他从不需要图纸,靠的是工匠的智慧和巧思、经验与技艺,让一条条轻盈灵活的龙舟自在游戈。

  在过去,学会制作龙舟是一门非常吃香的手艺活。但是近年来,传统龙舟制作技艺正在遭遇传承问题,目前礼乐仅剩5人还会制作龙舟。区伯说,希望政府能重视龙舟传统文化,把龙舟基地做强做大,让这门手艺后继有人。

  受疫情影响,今年礼乐的龙舟赛没有如期而至,区伯却一刻没有停下来,按照传统龙舟一模一样的工序、结构、技艺特点等,按比例缩小造“小龙舟”。龙舟虽小,龙头、踏板等器件却一样不少。退休至今,区伯已制作了数百个龙舟工艺品,希望小小的龙舟能流传到更多的地方,让更多的人爱上龙舟文化。

 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,如何平衡“防疫”和“出游”成为关注热点。一起通过一组数据,来看看今年的端午节大家是怎么安排的。

  文旅部:假期首日共接待国内游客1727.6万人次

 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统计,端午假期第一天,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727.6万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4.7亿元。预计端午假期三天,全国将接待国内游客4800万人次,同比恢复50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0亿元,同比恢复33%。自驾、周边、乡村和都市休闲是第一天游客的主要选择。

  高铁周边游受家庭出游青睐

  美团火车票大数据显示,今年端午假期较“五一”火车票预订量增幅较大,高铁周边游,特别是2小时内的高铁行程,受家庭出游青睐。比如,上海开往杭州、苏州、南京;武汉开往孝感、襄阳、黄石等。

  浙江乌镇:多彩水乡活动 领略民俗魅力

  在水乡古镇乌镇景区,花式包粽子、点额画“王”、五谷作画等活动,让游客领略了一把传统民俗的魅力。

  河北沧州:百戏轮番上演 民俗巡游节日氛围浓

  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则全新打造了众多演艺场景和民俗巡游,再现了吴桥杂技百戏轮番上演的盛景。 

  “粽子的做法”热搜 粽叶粽子绳热卖

  这个假期,和家人一起包粽子也成为一个新选择。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,近20天,“粽子的做法”等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5%。天猫数据显示,粽子叶和粽子绳的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58%和208%,糯米、咸蛋黄的成交额也大幅增长。

  90后关注哪个最好吃 00后不忘身材管理 

  在吃粽子方面,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,00后的年轻人对“粽子的热量到底有多少”这个话题搜索兴趣最高,90后的搜索数据显示,不管甜粽咸粽,更多人关心的是什么粽子最好吃。天猫数据显示,咸蛋黄肉粽同比成交额增长达437%,占据热卖榜第一,其次是豆沙粽、鲜肉粽、红枣粽。

  网购大数据:浙江人最爱吃粽子

  那么,究竟哪个地区的人最爱吃粽子呢?从成交额上来看,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浙江省、广东省、江苏省,而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,南方占了8席。

  购买粽子的用户中,不同年龄段都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意愿呢?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《端午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16岁到25岁的人群偏爱更具新鲜感的“冰粽”和“手工凉粽”,26岁到35岁的人群是购买粽子的主力军,消费占比高达52%,而36岁到45岁的消费者偏爱购买传统的“小枣粽子”,46岁及以上的消费者偏爱购买“肉粽”。

  端午佳节,有些人和家人团聚,还有很多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,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。

  山东济南:特别包粽子活动 心意献给援鄂医护人员

  端午假期,有人把特别的心意献给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。在山东济南,一场包粽子活动邀请了抗击疫情期间参与援鄂医疗的6组“最美战疫家庭”,也让这些白衣战士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家人一起过节。

  新疆:走向中哈1号界碑 我为祖国守边疆

  端午假期,有人驻守在祖国的边疆。位于阿尔泰山深处的白哈巴边防连,被誉为“西北第一哨”,他们担负着中哈、中俄边境的守防任务。距离连队一百多公里的中哈1号界碑,因地处无人区,一年中大半时间大雪封山,只有到了夏季稍见道路时才能恢复巡逻。端午节前夕,连队官兵踏上了通往这座界碑的巡逻路。往返数百公里,海拔从1200米到3000米,官兵可以在一天中感受到四季的变化。55条冰川激流、7座达坂、10多道山岭,对官兵的体能和骑术有着极高要求。

  历时9个多小时,即将抵达1号界碑,官兵一起唱响了《西北第一哨之歌》。

  河北雄安新区:坚守岗位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

  端午假期,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们为了保障重点工程建设,依然坚守在岗位上。

  诗意端午 离不开他们的守护和付出

  还有一些人,他们坚守在抢险救灾的一线。

  广西荔浦遭受暴雨侵袭,武警官兵小心翼翼地抱起受困儿童进行转移。

  贵州遵义,武警官兵在抗洪救灾间隙,满身泥泞,席地而睡。我们也要对他们再说一句,感谢你们,端午安康。

  专家解读:今年端午为何姗姗来迟?本世纪3个晚端午

  今年的端午在6月末,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,有什么讲究?品味美食之余,什么样的端午文化值得我们传承与品位?我们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,听她细细道来。

  21世纪其实有三个这样的晚端午,对应的阳历日期都在6月25日。一次在2001年,一次在今年,还有一次在38年后的2058年。而端午节还是我国第一个非遗节日,2009年,中国端午节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蒙曼说,这得益于端午节丰富的文化意义,从最初的驱邪禳灾,到魏晋南北朝开始加入祭祀屈原的元素,体现了中国节日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。

  端午节也被称为古代的“卫生防疫节”。悬艾草、沐浴更衣、饮雄黄酒、撒石灰,来祛病消毒除菌。如今防控疫情,这样的防疫意识依然值得我们借鉴。

编辑:黄佐春 责任编辑:刘亮
点击收起全文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|
返回顶部
最新推荐
精彩图集
正在阅读:安康端午 奋进中国
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
手机看
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
A- A+